4月15日晚间,央行公布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这次降准显得较为特殊:2018年以来央行历次降准幅度大多是50BP或100BP甚至更多,本次仅降准25BP,显示出央行珍惜货币政策空间的意图。此外,近期隔夜利率已降低至1.3%左右,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裕——在此背景下降准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冲击并兼顾内外均衡的举措。展望看,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降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在一定时滞,但对于市场预期的稳定和提振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强化了政策稳增长预期,叠加其他监管政策的微调,将一定程度扭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二是与其他逆周期政策形成合力,从改善企业盈利预期和提振估值两方面,提高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助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本次降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可能因为现在存准率不高,从政策空间考虑,每次下调幅度收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关于货币政策空间的讨论主要是易纲接任央行行长后,最早是易纲2018年10月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及答问时谈及这个问题,背景是中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市场关注货币政策如何应对。

       2019年9月,易纲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根据央行官员的发言梳理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调的空间。利率方面,这个空间指政策利率和零利率的距离。当利率到零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央行将被迫入场QE。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空间方面,主要和历史上比、和国际对比,对比时还考虑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易纲接任央行行长时,中小型、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准率分别是14%、16%,此次降准前分别为8.5%、11.5%(考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可能会再低2个百分点左右),四年多时间分别降低5.5、4.5个百分点(期间未有上调)。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今年1月在国新办发布会再次表示,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